专利·法务·贯标·商版
新闻资讯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系统化、优质化、高效化的知识产权纵深服务
行业新闻
微信收费风波后又陷专利侵权
发布者:中关村在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15  浏览量:2178次

  微信收费风波尚未平息,又陷入专利侵权的质疑。近日,一家名为创博亚太的公司以侵害发明专利权为由,将腾讯告上法庭。创博亚太声称自己早在 2010 年 11 月就开始向国家商标局提起申请,当时腾讯微信还未面世,自己所做的微信业务也是即时通信工具,但是与现在的腾讯微信不是一回事,而且自己已获微信专利和软件产品认定证书,叫做创博亚太科技微信系统。有业内人士了解到,该微信系统主要是针对手机的主叫业务进行服务,比如在手机上显示来电归属地、主叫方信息业务。

  树大招风,腾讯显然没有从苹果之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苹果和唯冠历时大半年、痛砸 6000 万美元赎回 iPad商标的官司还历历在目,腾讯的微信商标争夺战是否会重蹈覆辙?不过和苹果唯冠大战不同的是,目前“微信”商标申请各方都还处于争议阶段,没有人真正获得该商标,腾讯夺回的胜算依旧比较大。但是万一申请复议失败,微信可能面临的下场或许只有像苹果一样买回商标权,或者干脆像进军海外地区那样改名为 WeChat 。

微信收费风波后又陷专利侵权

  长时间的拉锯战对腾讯的损失不言自明。有法律界人士对媒体透露,在争议期间,微信商标基本处于无保护状态,任何竞争对手都可以使用这个商标。腾讯微信商标申请得太晚,是严重失误,腾讯只能使用未注册的知名商标,或者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维权。但与注册商标专用权相比,这些条款维权的难度很大。

  今年年初,高盛甚至对微信给出了 169 亿 - 845 亿元的估值。如果“微信”商标失守,无疑腾讯将遭受巨大损失。据悉,目前腾讯更倾向于让国家商标局将”微信“像”微博“那样认定为通用词,这样任何一方都无法拥有“微信”商标,自己也可拥有”腾讯微信“这一四字商标。不过,创博亚太也于去年底就“腾讯微信”这一新的商标向国家商标局提起异议。如今,创博亚太又将腾讯告上法庭,不管结果如何,对于想急于将微信商业化和国际化的腾讯来说,无疑是一件闹心的事儿。

  微信为何如此受人关注?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都在参与回答的问题。2012 年 12 月,丁香园 CTO、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冯大辉在推出不久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创建并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一段时间之后,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微信一定会蚕食搜索引擎的市场。搜索本质上也是服务,天气、旅游、购物、股票……皆可拓展。”他觉得微信正在用“对话”这种聊天工具的方式,重新定义各种内容对用户的服务。

  这并不是唯一的大胆想象。早就有人具体地指出,微信是个“App Store”,很多 App 事实上根本没必要直接出现在操作系统中,简单一点的内容类应用,更是可以就在微信里存在即可。一篇关于微信的评论转引了知名网站 TechCrunch 上的一句话:“现在 Facebook 独立出来的应用越来越多,就不怕用户有一天把它们塞进一个名叫 Facebook 的文件夹,然后除了主应用,别的碰都不碰吗?”这样的情境似乎有可能在微信上发生。

  而说得更宏大的,则说微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超级入口”,用户在微信上订阅各种内容和服务,不管要去到其他手机上的 App 还是网站,都会从微信直接跳转。此外,对一些爱拍照的人而言,微信是他们一个方便的相册,他们可以和朋友分享照片,从这个角度看,微信像是个社交网络;也有人会拿它当记事本,有事就拿起手机打开微信,语音记录;它还是个简单的提醒工具,只要语音告诉它时间和要做的事,它就能在准确的时间提醒你。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把微信当发行渠道;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微信当成新形态的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收费后又陷侵权门 微信成了谁的盘中餐

  从工具到入口,微信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 2011 年 1 月 21 日诞生的时候,微信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手机上的聊天工具,连它自己的第一个版本也这么说,自己能“收发消息、拍照分享、联系朋友”。到了第二年 4 月,微信 4.0 中启动页面第一句话又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一个聊天工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两年,15 个版本,200 人的研发团队,3 亿多用户使用的产品,已经拥有了多种聊天方式、语音对讲、朋友圈(个人相册)、二维码、开放平台、公众平台……很难去准确定义微信,因为它还在快速演变着,并从人与人的通信开始,逐渐携裹了现实世界越来越庞大的力量。微信的巨大潜力与可能释放的价值,就像一幅朦胧而珍贵的画卷,如果真有人能清清楚楚看明白它的真面目,就有可能得到巨大的收获。

  今天的微信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运营商,运营商忙着做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最后发现安身立命的东西,基本需求是通信、沟通,玩游戏是上面的需求,当通信这一基本需求被微信拿走后,运营商就成为管道。过去因为短信需要收费,一些用户转移去用飞信,今天微信让短信变得没有价值了,运营商可以考虑把短信免费掉,这样可能还有人愿意继续用短信,但这也很难做,它的收入在两三年后还是会受到微信的挑战。

  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怎么考虑都不为过。表面看来微信和百度没有冲突,但今后它可以颠覆搜索,因为微信账号里可能会出现一些语音机器人,你可以向它们发请求,搜索的入口可能就变成了微信,而非搜索框。苹果控制了终端和应用商店入口,百度谷歌占据了搜索流量入口,而这两者所需的通信入口却被腾讯微信控制住,可见微信未来的力量要远远超过谷歌和苹果。

  那么,微信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的革命性又在哪里?

  第一,微信让 UV、手机号、E-mail 等“数据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对于精准营销的从业人员来说, 从数据库的那一堆手机号、E-mail 地址里是根本看不出一点个性来的,那又谈何精准呢,不过是借用一个概念罢了。而微信账号,则让 ID 有了人性,你知道他是男是女,哪里的人,而且未来把个人信息还会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未来微信会成为一个像手机号一样的通用 ID,这就具备了建立用户数据库的可行性。

  第二,微信给了营销者一个直接与用户对话的渠道。几乎所有的营销者,这么多年来都在强调要和用户互动,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把十几个样本拉到公司来开会、还是电话拜访或者问卷调查?先不说真实性如何,其效率本身就非常之低。而微信可以让营销者和一个具体的顾客对话。

  第三,微信给营销者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可能性。微信未来会成为一个开放平台,营销者可以开发有独特功能的插件,这在营销技术上是个革命。随着 HTML5 技术普及,营销者完全可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营销工具,然后用微信发送给用户。比如说,李宇春要开演唱会了,那主办方开发一个歌曲投票器,粉丝们在上面直接点选投票决定最后唱哪些歌。

收费后又陷侵权门 微信成了谁的盘中餐

  微信重新定义了精准营销

  第四,微信是服务,而不是骚扰。传统广告之所以不讨人喜欢,是因为你在没有得到受众允许的情况下,给受众展示了他不需要的内容。没允许、不需要,是扰民的根本原因,这就好像你非要把一个美女送给一个 gay 一样(当然,你如果把美女送给我,我绝不告你骚扰)。

  微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公众账号是不可能主动添加个人用户的,微信平台也不会给用户推送公众账号,用户添加公众账号的唯一途径就是手动添加。既然用户是自己做出了这个动作,就说明用户是自愿收到来自公众账号的信息,这算得上骚扰吗?如果你加了几天,觉得它发的东西不好,那你果断删除就 OK 了,以后就不会再收到消息了。而且最近微信悄悄改变了公众账号消息的设置,默认已经调成没有推送通知了,只有用户打开程序的时候才会看到,这就更谈不上骚扰了。

  第五,微信真正实现了绑定移动设备。总有人说,微信和移动 QQ 不是一个道理吗?这问题以前也困扰过我,因为从形态上看二者太像了,功能基本都差不多,那怎么能说只有微信绑定了手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其实很简单,当你发微信给你的微信好友时,他一定收得到,这点同意吧?但是当你发 QQ 消息给 QQ 好友时,他未必会收到,因为他不一定时刻都在线。所以,只有微信才是绑定手机的通信工具,移动 QQ 不是。绑定了手机以后,移动互联网的“科幻”功能,才能变成现实应用。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微信价值的话,那我觉得是:“微信第一次让精准营销从可能性变成了可行性。”

  在不知不觉中,微信正在改变现有的互联网生态系统。首先,微信改变了移动社交,移动互联网时代在 QQ 与微博之间确实缺少这么一款应用,当时大家都在摸索,其中米聊昙花一现,但给了腾讯微创新的模板,就此微信诞生了,并依靠自身的媒体和 QQ 资源秒杀了米聊,同时远远甩开其他同类应用。

  微信的基本功能,比如图文信息、语音信息、QQ 离线消息、摇一摇、LBS 等功能确实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需求,用户体验做的也不错,而从 QQ 与通讯录带来的社交关系也足够强,再结合用户的社交需求,微信站住了脚跟,并快速发展。这其中还催生了约炮一族,炮手们每天摇一摇,寻找猎物其乐无穷。当你身边 10 个人有 3 个人天天都用微信的时候,很快其他 7 个人也会用这款产品了,微信就这样产生了链式传播使用的效果。

  其次,微信正在改变社会化营销。在新浪微博上尝到营销甜头的草根大号、公关公司、企业官微们积极的响应腾讯的号召纷纷展开微信营销,生怕晚了分不到这张大饼。在微信推出公众平台之后,微信营销界彻底疯狂了,我们每天被各种图文语音信息折腾,本来好好的移动社交工具愣是被腾讯做成了移动营销的工具,如果微信团队与微信营销从业人员不把好这个度,微信营销可能变成一张烂饼。

收费后又陷侵权门 微信成了谁的盘中餐

  微信一步步改变移动互联网

  第三,微信尝试改变 B2C,移动互联网市场充满无尽的想象空间,尤其是今年底移动网购市场成交额将超 500 亿,大大小小的电商们都早已把未来的增长点锁定在移动网购市场。 在名不见经传的美肤汇植入到微信当中后,彻底激起了电商界对微信 B2C 的关注。美肤汇是由腾讯离职员工创办的化妆品垂直电商网站,植入微信只能算是微信 B2C 战略的尝试之举,也是微信在对其他中小电商进行旁敲侧击,诱导更多的电商向微信,进而向腾讯电商靠拢。现在不好说微信 B2C 有多大的价值,但目前美肤汇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

  其实相比 B2C,微信 O2O 更具市场潜力。在微信中整合会员卡、优惠券功能是 O2O 应用常用的方式,而预订、客服等功能则会成为微信 O2O 无法被模仿的核心功能。微信 O2O 充满想象空间,前期要面对的问题是培养商家,培养用户习惯,微信商业化的重心应该放在 O2O 业务中,而不是一会儿营销、一会儿 B2C,最后做的不伦不类,让户觉得用之乏味,弃之可惜。微信 O2O 一旦成功,用户在微信上消费的习惯自然水到渠成,这个时候再去想微信 B2C 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最后,微信还在试图改变游戏平台。游戏、增值服务是腾讯利润的主要来源,现在微信的功能和 QQ 比还相对单薄,推出增值服务的空间不大,不过未来不排除其会推出微信增值服务。围绕微信制作一些手机社交游戏,就像当年的 QQ 农场、好友买卖在 QQ 空间上的风光无限一样,把相同的社交游戏理念植入到微信当中同样有尝试的价值。或者开放微信游戏平台给开发者做一些手机网页小游戏,这也会受到众多微信用户的青睐,之后再利用游戏变现。 微信游戏平台,将会成为游戏开放者的又一座金矿,做微信网页小游戏的利润很有可能会高于制作一款游戏 APP。

  总体感觉,微信扩张的脚步有些快,跨度有些大。微信敢如此不顾用户体验的大领域扩张,完全是因为目前在移动社交领域没有一款可以与其抗衡的工具,微信的马太效应已经形成,他不怕用户会减少,因为一旦用上微信形成 SNS 关系,用户就很难再离开。现在微信的地位就好像当年的 QQ,在用户规模与粘性上无人能及,通过微信带动其他业务发展。

  正是由于微信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可以预见到的巨大商业潜力,使得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视为眼中钉、甚至是盘中餐。一方面传统垄断企业被微信抢走了蛋糕,自然要想尽办法从中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从苹果唯冠事件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将抢注商标作为一夜暴富的赌注,一旦中签就会狮子大开口,狠狠的宰上一刀。这不仅是互联网、也是各行业普通存在的悲哀——在勤劳致富的人身旁,总有一群强盗和流氓。

收费后又陷侵权门 微信成了谁的盘中餐

  对微信来说,真正的敌人到底是谁?

  在强大的舆论面前,微信成功躲开了收过路费的拦路虎;这次面对来碰瓷的路人甲,预计微信最终也能够化险为夷,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使用。但对腾讯公司来说,真正的敌人其实还是自己,它需要谨慎小心地寻找用户习惯、用户价值、与自身想象力扩展的微妙平衡点。比如谨慎的引入品牌营销,小心的构建第三方内容推送,把每一步都迈向用户价值而不是自身的价值变现,让用户跟随微信的习惯变化,每一步都是正循环而不是兴奋尝试后的恼怒和抱怨。

  在腾讯内部,微信显然已经不是增量,而是未来腾讯重要的基础土壤。虽然腾讯依托现有的桌面互联网产品网络,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还会保持相当不错的收益,但是桌面互联网的平台期已经近在眼前。事实上,一个逐渐趋平的成长曲线是互联网公司的噩梦,腾讯未来成长线必不可少的斜度,将与微信紧密相关。一个如 QQ 那样要释放 10 年价值的产品,越是面对无限可能,就越要约束自己的想象,能做到这一点,微信才是更令人敬畏的力量,也必将拥有更了不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