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务·贯标·商版
新闻资讯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系统化、优质化、高效化的知识产权纵深服务
行业新闻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蓉设立专利审查协作中心 该中心有望落户天府新区
发布者:成都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29  浏览量:2125次

      ■连续七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中西部之首

      ■知识产权的“成都创新”已成为“成都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

      ■在全国率先设立政府专利奖

      ■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成立后,全国的专利申报,每年将有不少于11万件在成都审查

      昨日,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成都,接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连续七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中西部之首,成都知识产权工作的多项创新,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在接受采访时,对成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些知识产权的“成都创新”已成为“成都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

      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有望落户天府新区

      记者昨日在现场了解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蓉设立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据悉,该项目落户成都后,预计将聚集2000名专利审查员的高端人才队伍,该中心有望落户天府新区。据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服务面向全国,这意味着全国的专利申报,每年将有不少于11万件在成都审查,申请人是否能获得专利,将在成都中心获得审批。

      据了解,该中心的审查业务本身也是知识产权服务业链条的组成部分,将极大地带动和促进成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同时,中心数千名专利审查员组成的高端人才队伍,将帮助和带动成都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和完善。此外,这些高端资源在成都聚集后,将形成智力溢出效应,对成都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据悉,该中心的落户,将有利于促进成都乃至西部专利事业的加快发展,提升成都对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的辐射、带动和服务能力。

      知识产权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成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到国家版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鼓励创新的成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已成为知识产权工作助推产业倍增的加速器。据悉,在知识产权“牵一发、动全身”的创新工作机制下,我市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为召集人,全市28个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成都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市、县两级政府100%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青羊、都江堰、双流等部分区(市)县乡镇(街道)探索建立的知识产权基层工作站,推动知识产权向基层延伸。

      此外,为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我市在全国率先设立政府专利奖,每年对金奖、银奖、优秀奖分别给予6万、3万、1万的奖励,同时,建立了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在重大项目立项、验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增加知识产权评价权重。截至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累计达到16.18万件,专利授权累计达到9.8万件,分别是2005年创建前的6.69倍和8.31倍,均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城市科技竞争力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的排位由2005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6位。此外,知识产权也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到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915.29亿元,连续多年年均增幅超过2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值占7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的30.76%。

      专利数据库

      “一网打尽”专利信息

      打开电器行业专利专题数据库信息网络平台界面,输入彩虹电器用户名和密码,海内外同行业的各种专利信息立即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点击查看、研究归类……这是彩虹电器技术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董华宝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而董华宝所登录的电器行业专利专题数据库信息网络平台,是成都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

      “在这个平台里,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的企业,同该领域技术在中国获得的专利信息,都可在一个平台‘一网打尽’,这样的好处,在于我们能规避知识产权壁垒,也能自我保护。”然而,成都的知识产权服务并不止于此,全市建立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既包括综合型和专题型的数据库及网络平台,也包括知识产权托管平台、维权援助平台等,还包括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等“软平台”建立,以专利专题数据库信息平台为例,成都自启动全市专利信息服务推广计划以来,共完成康弘药业、迈普通信、蜀阳药业等36家企业专题专利数据库信息平台建设,专利信息数据总量达2000多万条。

      针对中小企业,成都已在三个试点园区建立了知识产权托管平台,园区企业与2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自愿进行知识产权托管合作,托管服务率达80%,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同时,被称为知识产权服务“110”的维权援助中心,还与工商、版权等相关部门建立了维权援助合作机制,形成了一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零障碍”通道。

      一纸专利

      能贷款也能引来风投

      一纸专利也能贷款,甚至能引来风投青睐?问号的背后,是成都探索的一次创新。“其实,成都探索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并非简单地由担保基金为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担保,而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科技投融资与财务处处长隋海峰分析,这其中还包括引入风险投资、引入知名律所、建立贷款担保风险综合防控体系等,而眼下,“政府引导、银企互动、投贷联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都试水”,已成为多个城市借鉴、推广的“成都经验”。

      成都锦兴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当时,虽然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浆造纸漂白专用二氧化氯制备系统装置,却因资金链紧张而陷入窘境,尽管凭借技术实力中标了1500万元的合同,却几乎无法按计划投产,燃眉之时,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锦兴绿源向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申请,最终,企业的5项核心专利做质押,获得了为期半年的100万元的融资担保,获得了银行贷款。

      据悉,去年,锦兴绿源已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同时还获得3家创投机构3600万元的风险投资。而与锦兴绿源有相似经历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并非个案,据成都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成都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户数达76户,担保贷款总额已达65976万元。